
同心城市公园
同心城市公园建设项目是毕节市委、市政府加快构建毕节市多党合作建设示范区,彰显“多党合作、同心共建”示范效能,体现“同心同德、同心同行、同心同向”的同心文化,加快城市建设步伐、优化城市功能结构,争创国家园林城市,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和满足市民文化需要的重大民生工程。是打造“统战之城、同心之都”提升城市对外品牌形象的又一重大创举。
同心城市公园位于五龙桥至碧阳大桥沿倒天河两侧,总占地面积358.65亩,融入“同心文化”元素,结合群众休闲娱乐需求,打造同心广场、同心步行街、同心林、同心苑、同心阁等一系列交相辉映的园林景观,提档升级倒天河滨水景观带,为市民提供清新、休闲、游乐的景观式公园。

德溪大桥
德溪新区一号大桥(命名为德溪大桥)于2012年11月30日开工建设?,桥全长467米,桥宽34米,跨度180米,主桥桥跨布置为(100m+180m+100m)中承式钢管混泥土拱桥,荷载等级为公路-I级,人群荷载4.0KN/㎡,桥下不通航。
德溪大桥总投资约24000万元,于2015年4月底实现通车目标;2015年10月完成桥面铺装、通讯电力、排水系统、涂装作业、夜景照明等施工,竣工验收正式通车。一号路大桥和在建的二号路延伸段、三号路、四号路及部分支干道将成为城市交通枢纽,东接小坝经济开发区,南接贵毕大道、同心立交桥,连通双山新区、同心大道和杭瑞、毕威等高速公路,西接区行政办公中心、麻园大道,北接碧海新区通往七星关经济开发区,交通优势显著。

南山公园项目
“毕节市七星关区南山公园建设项目”是根据贵州省“十三五”体育发展规划按照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,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以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,以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,以民族体育运动文化为核心,将传统与现代运动生活理念相结合,依托南山良好的生态环境,因地制宜,尊重场地的客观性和差异性,利用高差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山地公园,逐渐完善改造使它形成一个整体的旅游山地公园系统。使其具有观景、登山、游憩、望远等多种功能。近年来,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”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,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关于新型城镇化工作决策部署,始终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,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,以五城同创为抓手,持续强化“城市的高度、服务的厚度、文化的温度、平台的广度、产业的兴度、统筹的力度”,坚定不移走“山为景、桥隧连、组团式、集约化”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道路,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、政治、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。
南山公园项目以体育运动文化为主题,将民俗文化、现代运动生活理念与公园景观高度融合,呈现独有民族特色的城市公园。项目于2017年5月开工,2019年5月全部完工投入使用。

盛丰农业科技示范园简介
盛丰农业科技示范园属恒大援建项目,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碧海街道柏杨林社区,占地64亩,于2017年12月1日开工建设,2018年6月6日建成,规划分五个智能温室大棚,温室建设面积共26879平方米,每个温室大棚之间设计绿色旅游观光、避雨无障碍通道4904平方米,共计31783平方米。其中,一号智能温室为农业景观展示厅,占地面积8832m?;二号智能温室为蔬菜多种模式种植展示厅,占地面积4928m?;三号智能温室为蔬菜新品种推广展示厅,占地面积3790m?;四号智能温室为花卉展示厅,占地面积4800m?;五号智能温室为立体栽培展示厅,占地面积4529m?。?整体实现了蔬菜新品种及栽培模式的示范与推广、施肥技术、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、物联网及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示范与推广、雨水收集及再利用系统、节能环保取暖系统、补光系统及循环农业,以及地方农业文化展示。盛丰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毕节个高新农业科普示范园,于2018年10月获3A级景区称号,同年12月获“毕节市科普示范基地”称号。

毕节国家森林公园—拱拢坪景区简介
拱拢坪在1962年前身为拱拢坪基建林。80年代末转为经营性林。2002年成立省级森林公园,2006年成立拱拢坪景区后纳入总体规划,2009年转化为生态公益林,禁伐。我司于2017年8月18日试运营,经申报,2017年11月3日,经贵州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定,拱拢坪景区以进入贵州省拟批准的4A旅游景区公式名单,2019年6月正式获得国家4A级景区授牌。
基本情况
贵州省毕节国家森林公园地处“三省红都”毕节市所辖七星关区境内,由拱拢坪、白马山和乌菁岭三大景区组成,共有自然景点63个,人文景点5个,总面积4133公顷。其中,拱拢坪景区面积1718公顷,距毕节城区46公里,距赫章县城54公里;白马山景区面积1559公顷,距城区15公里;乌菁岭景区面积856公顷,距城区50公里。
拱拢坪森林公园位于毕节市西南部,森林公园的西部,东接撒拉溪镇汪家麻塘,南邻杨家湾镇鸭子水库,西连拱拢坪林场三岔路工队,北界野角乡大麻塘。
拱拢坪景区平均海拔在1775米左右,森林覆盖率高达91.5%,森林中含有丰富的空气负离子。空气负离子是由于太阳辐射、雷电运动、水浪撞击等物理作用,使空气分子电离而成的。能调节大脑皮质功能、振奋精神、疲劳、降低血压,有改善肺的呼吸换气功能和镇咳平喘的功效,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,促进新陈代谢。
拱拢坪景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,年平均气温12.8左右,一年四季气候宜人。景区环境、大气质量、负氧离子含量均为优等(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5000—17000个),景区内气候呈现”冬不冷、夏凉爽,阴雨绵连、水热同季”的基本特征。景区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区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,岩溶地貌发育良好,景区地貌属于中山峡谷类型,天坑地缝奇特,岩溶景观以天坑盲谷为胜。
?

鸡鸣三省旅游景区简介
鸡鸣三省景区位于贵州、云南、四川三省交界,景区开发以鸡鸣三省会议红色文化为灵魂,三岔河大峡谷自然风光为载体,融入当地苗族风情、养生文化及山林生态环境,形成以红色教育、峡谷风光、峡谷探险、山林养生、文化体验等功能为核心的复合型旅游景区。
规划面积5430亩,主要建设包括入口服务中心、峡谷体验区、山林生态区、文化休闲区等四个区域。总建筑面积45582平方米、停车场25516平方米、景区道路面积51044平方米、广场5290平方米;拆迁安置房76000平方米;旅游公路一条,总长约10.793543千米、宽12米;园林绿化、给排水、供配电、消防等相关配套设施,致力于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、中国红色文化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景区目前是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鸡鸣三省会议会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鸡鸣三省景区不止有神奇的峡谷风光,更有着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,景区也因地处红军长征路上并召开的鸡鸣三省会议而建。 ??

七星渡长征文化公园图片
?七星渡长征文化公园为公司在建项目,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七星村,是川、滇、黔三省交通要冲,可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七星渡长征文化公园建设项目,总投资32599万元,其中建安投资20500万元,项目总体规划面积429亩,新建建筑面积为24924平方米,风貌改造总面积34801平方米。其中宣红区总建筑面积1175平方米,其中红色大讲堂216平方米,游客中心959平方米;扩红区总建筑面积15909平方米,其中红色文化研学基地14581平方米,军垦博物馆816平方米,红色长征体验馆512平方米;忆红区总建筑面积6024平方米,其中红色长征文化馆1364平方米,宁家龙门2986平方米,尹家龙门1805平方米;风貌改造6910平方米;走红区总建筑面积1538平方米,其中实景体验区491平方米,指挥部1047平方米;民族文化体验区新建公共厕所97平方米;风貌改造26078平方米;生态停车场14339平方米及有关附属设施。
伟大的长征精神,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,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,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。项目建成后将是七星关区一张亮丽的名片,提升毕节市的红色文化氛围,通过景区内各项工程的继续建设,将红色文化与自然环境有机统一起来,突出文化内涵,体现城市底蕴,弘扬红色文化,传承红色精神,把项目打造成辐射周边各城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贵州七星关经济开发区标准厂房 四期项目简介
我司实施的贵州七星关经济开发区标准厂房四期项目,用地面积142.66亩,总投资51702.89万元,其中工程费用44186.38万元,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295.69万元,预备费2220.82万元。
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90024.7平方米,其中,地方建筑面积为189574. 7平方米,地下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。建设内容为业务用房12205.5平方米、物流仓库38717.4平方米、厂房6个224678.2平方米、门卫室3个36平方米、设备房1个750平方米、连廊630平方米、地下消防水池450平方米、供排水、供配电、通讯系统、大门围墙、场地硬化、绿化及室外土石方工程、挡墙等相关附属设施。
上一页
1
下一页

扫一扫,关注我们
Copyright © 2021 亚搏官方娱乐 All Strictly reserved
黔ICP备2021005021号-1 黔ICP备2021005021号-2 黔ICP备2021005021号-3
黔ICP备2021005021号-4 黔ICP备2021005021号-5 黔ICP备2021005021号-6
黔ICP备2021005021号-7 贵公网安备 52050202001492号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贵阳
Copyright © 2021 亚搏官方娱乐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贵阳
黔ICP备2021005021号-1 黔ICP备2021005021号-2
黔ICP备2021005021号-3 黔ICP备2021005021号-4
黔ICP备2021005021号-5 黔ICP备2021005021号-6
黔ICP备2021005021号-7
贵公网安备 52050202001492号